香港中通社10月20日電(香港中通社記者 王豐鈴)美國特朗普政府近期悄然調整關稅策略,19日更稱美國或降低對中國商品的關稅,希望中國“至少能像以前一樣購買大豆”。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被外界嘲諷的“TACO”策略,為何在與中國的貿易博弈中頻頻失靈?

特朗普(新華社資料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19日暗示,美國可下調對中國商品的關稅,但中國“必須為我們做些什麼”。特朗普將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為三大問題。他稱,“希望中國至少能像以前一樣購買大豆”,“希望中國禁止芬太尼”,“不希望對方和我們玩稀土游戲”。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郭嘉昆20日對此回應表示,中方在處理中美經貿問題上的立場是一貫的、明確的,關稅戰、貿易戰不符合任何一方的利益,雙方應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協商解決任何問題。
特朗普推出關稅政策以來,在美國政界與金融市場流行一個縮寫詞“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意為特朗普總是臨陣退縮,諷刺其常對外揚言加徵關稅,但美國政府對市場與經濟壓力的容忍度有限,導致其政策頻頻退縮。特朗普辯稱“TACO”是其談判策略,先定高價再下調,換取對方自願妥協。在與中國的貿易議題上,特朗普的“TACO”戲碼屢屢失效。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發展與國資國企研究所執行所長余淩曲20日對香港中通社表示,特朗普態度放軟來自多方面因素。一方面,美國廠商受關稅影響,零部件成本提高,產業受傷害。另一方面,中國的反制措施令特朗普忌憚,除了稀土和大豆,中方手中還有多張牌,若限制中低端芯片出口,美國工業領域多行業將受衝擊。特朗普過時且錯誤的經濟邏輯,導致美國自身受損嚴重化,調整關稅政策是必然結果。此外,特朗普或顧及中期選舉和法院調查。
中國國家統計局20日發布數據顯示,前三季度中國GDP同比增長5.2%。余淩曲指出:“受到關稅打壓後,中國貿易仍高速增長,貿易結構優化,從片面強調產品出海,到出現企業、產能出海等新形態,實現貿易高質量發展。隨著對美貿易下降,中國對其他地區貿易反向增長,逐漸形成去美國化的貿易體系。這些都是中國應對特朗普政府談判策略的底氣。”
中美經貿中方牽頭人、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與美方牽頭人、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代表格里爾18日舉行視頻通話,雙方就雙邊經貿關係中的重要問題進行了坦誠、深入、建設性交流,同意盡快舉行新一輪中美經貿磋商。
余淩曲認為,中美能否達成協議,取決於兩點。一是關稅對美國國內經濟的反噬效應何時顯現,當前已看到很多苗頭,待通脹等問題更多暴露,特朗普政府會意識到問題嚴重性。二是包括中國在內的各國,如何以更嚴厲有效的措施反制。中美下一步談判不能孤立貿易問題,而要通盤考慮如何令兩者之間的經濟合作關係可持續,讓雙方都能獲利。(完)
【編輯:陈旭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