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已圆,剑未出鞘:广东吴川市那贞村3.8亿血泪账,何时能了?

2025-10-20 20:16

10月10日,中秋的月光已悄然淡去,吴川街头庆祝“20亿月饼产业”的喧嚣也已散尽。然而,在仅一江之隔的大山江街道那贞村,村民们等来的不是团圆的慰藉,而是比秋夜更冰冷的沉默—自中央巡视组将3.8亿贪腐案移交湛江纪委“提级办理”已逾六周,这片被黑暗笼罩了十三年的土地,依旧听不到正义的回响。民众心中那份“雷声大雨点小”的忐忑,正随着每一天的等待,发酵成对公权力的深度质疑。

冰火两重天:是“广东速度”失灵,还是“吴川龟壳”太硬?

在广东的反腐图谱上,一边是清远基层反腐的“广东速度”-“叶潭村模式”:省级直查、异地办案,48小时刑拘5名村官,两月追回1.2亿集体资金。而另一边,则是吴川那贞村长达十三年的原地踏步。

同样是证据确凿的亿元级贪腐,同样是村民的血泪控诉,那贞村的遭遇却堪称一部地方纪委“失能百科全书”。面对73万元被职务侵占的铁证,吴川市纪委常委“陈江”、“吴光春”竟以“我不是孙悟空,公安查不清我怎查清”的荒唐之语塞责;这是基层监督失灵——纪委“孙悟空论”自我缴械,一句“我不是孙悟空”把党纪国法降格为“神话故事”,把监督责任外包给“火眼金睛”。从“孙悟空论”到“收钱办事”:一句玩笑背后的千万级生意。“我又不是孙悟空”,吴川市纪委常委“陈江”“吴光春”这句“名言”曾被传颂千里。

面对中央纪委批转的千万级线索,叶赛领导的吴川市纪委领导班子竟交由被多次举报因收受贿赂而“护短”的纪工委书记凌晓东处理。当“叶潭村模式”在全省推广,挽回数十亿集体资产时,那贞村的3.8亿血汗钱却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牢牢锁住。

我们不禁要问:是“广东速度”的光芒照不进吴川,还是吴川的“保护伞”织得太密,让利剑也难以穿透?

精致的“灯下黑”:监督平台沦为“遮羞布”

叶赛领导的吴川市纪委真的毫不作为吗?显然不是,反而是动作频频,上线“基层监督云平台”,高调宣称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让小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在节前开展督导检查,展现“监督的再监督”的担当;通报违反八项规定的案例,彰显“一锤接着一锤敲”的决心。 然而,这一系列的精致“作为”,在那贞村3.8亿的惊天黑洞面前,却显得苍白而讽刺:

指尖上的监督平台对亿元窝腐案讳莫如深,节前的检查绕开最尖锐的矛盾,通报的案例与民众迫切需要解决的诉求风马牛不相及,这种赤裸裸的“选择性作为”将吴川纪委的“灯下黑”暴露无遗。

就民众而言,广东省吴川市那贞事件已经不是单纯的村官贪腐,而是对公平与正义的渴盼,民众要的不是花拳绣腿的表演,而是对3.8亿贪腐的“零容忍”,是对包庇者的“刮骨疗毒”,对此,吴川纪委始终“装聋作哑”。

中央巡视的“回马枪”:能否斩断吴川的利益共生链?

那贞村官亿元贪腐案困局,已非一村之痛,而是对中央权威的公然挑战。二十届中央巡视组明确要求,对巡视指出的问题要“真认账、真反思”,“保证质量、务求实效”。中央第八巡视组虽已离场,但其移交的案件线索就是一道必须执行的军令。 安徽铜陵经开区6任“一把手”连续落马的案例,已经证明了中央巡视“回马枪”的威力。在中央巡视组的有力指导下,地方可以“蹲点解剖麻雀”,进行系统性整治。那么,面对吴川这颗更硬、更深的“钉子”,广东省纪委、湛江市纪委是否具备了同样的政治勇气和担当?

2025年是“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年”,上半年全国已有2042名纪检监察干部被立案,1666人被处分。这“自我革命”的雷霆之势,正是为了清除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如今,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湛江市纪委:对那贞案的“提级办理”,是会沦为又一句空洞的承诺,还是会成为清理门户、重塑公信的破局之战?据公众和村民在诸多新闻平台的评论,之所以如此,这中间可能有着巨大的利益勾连,庄宁、庄必海等人层层行贿叶赛领导的吴川市纪委领导班子寻求庇护,且利益链可能已延伸到无法想像的地步,围绕整个那贞村贪腐的权力结构已固若金汤。

公众和村民等待广东省纪委、湛江市纪委的处理结果,不仅是3.8亿赃款的追回,更是“监督者必须受监督”这一铁律从纸面走向现实的惊雷。

月圆之夜的誓言犹在耳畔,那贞村千万级收费私设垃圾场上新栽的树苗却在夜风中瑟瑟发抖。当中央第八巡视组的钟声渐行渐远,广东省纪委、湛江纪委,你们的利斧,究竟何时才能落下?

来源:https://page.om.qq.com/page/OlrBpMC5jhC4XjnN6DqzBvXw0?ADTAG=tgi.wx.share.message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国际记者协会”867138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