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氏三杰:百年风骨,家国传奇

2025-10-09 07:30

(世界报 墨戈)在中国近现代史的星河中,山西汾阳冀氏家族如一颗璀璨的明星,以“冀氏三杰”——冀贡泉、冀朝鼎、冀朝铸三代人的传奇,书写了跨越晚清、民国与新中国的家国史诗。他们或以法治奠基,或以经济暗战,或以外交破冰,在不同领域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

图片1(1).png

法治先驱:冀贡泉的铮铮风骨

冀贡泉(1882—1967)是冀氏家族的精神根基。生于汾阳农村教师家庭的他,早年便以才学崭露头角。1905年官费赴日留学,入读明治大学法律系。七载寒窗,他屡列前茅,却因辛亥革命后官费中断,毅然拒绝日本资助,辍学归国。这一选择,折射出他深植于骨髓的民族气节。

归国后,他辗转完成学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并被军阀阎锡山聘为法律顾问,历任山西司法厅、教育厅厅长。乱世中,他坚守法治与人道:任教育厅长时,宁可辞官也不奉命向学生开枪;主持司法时,以专业精神推动地方治理。抗战爆发后,他拒与日伪合作,携幼子冀朝铸辗转赴美,在海外传播抗日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他回归故土,以法学大家之姿参与起草《婚姻法》,将平等与自由的理念镌刻进新中国第一部法律。1967年病逝于北京,终其一生,始终以“仁者之心”践履法治与爱国。

图片2(1).jpg

经济暗战:冀朝鼎的无声惊雷

冀朝鼎(1903—1963)是冀氏家族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潜伏者”。13岁入清华留美预备学校,15岁投身新文化运动,16岁参与五四游行。1924年赴美留学,原习法律,却在1927年于比利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转向经济学,立志“以经济救中国”。

在美期间,他表面是孔祥熙亲信、国民政府经济顾问,暗中却为中共传递关键情报。他周旋于宋子文、胡适等政学名流之间,利用平准基金委员会秘书长等职务,为延安输送物资、瓦解国民党经济部署。1941年回国后,他如“刀尖舞者”,在戴笠监视下活动十余年,却从未暴露。北平围城时,他冒险入城劝和傅作义,以“民生凋敝,战则两伤”之言触动将军,促成和平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他任中国贸促会副主席、中国银行副董事长,开创民间外交先河。1963年,他在赴阿尔及利亚前夜突发中风逝世,案头展览方案墨迹未干。周恩来、陈毅亲自主祭,廖承志誉其为“国际活动之楷模”。他留下的著作《中国水利事业发展与基本经济区》,至今被国际学界奉为经典。

图片3(1).jpg


外交桥梁:冀朝铸的红墙之路

冀朝铸(1929—2020)是冀氏家族承前启后的“破冰者”。幼年随父赴美,考入哈佛大学化学系,却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毅然弃学归国,投身抗美援朝翻译工作。这一抉择,仿佛父兄精神的延续——无论身在何方,心向祖国。

他因精通英语被选入外交部,成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的“首席翻译”。在日内瓦会议、中美建交等历史瞬间,他以精准的传译架起沟通桥梁,被誉“红墙第一翻译”。尼克松访华时,他立于周恩来身后,见证“改变世界的一周”;邓小平访美时,他陪同左右,传递改革开放的东方强音。

晚年,他出任联合国副秘书长,推动全球协调发展;归国后任全国侨联副主席,继续为华侨事业奔走。2020年4月29日,冀朝铸在北京逝世,标志着“冀氏三杰”传奇时代的落幕,但他留下的外交遗产,至今仍在国际舞台回响。

图片4.jpg


家风传承:仁心与铁肩

冀氏三杰的辉煌,根植于家族“仁心铁肩”的家风。冀贡泉爱惜蝼蚁、拒伤学生的仁慈,冀朝鼎潜伏敌营十八载的坚韧,冀朝铸弃学术从外交的担当,无一不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何谓“立德立功立言”:

立德:冀贡泉的法治精神、冀朝鼎的忠诚信仰、冀朝铸的国际主义,皆是人格丰碑;

立功:从山西司法改革到地下经济斗争,从联合国全球治理到中美外交破冰,他们以实干改变历史;

立言:《婚姻法》的法理奠基、经济学说的学术贡献、外交回忆的史料价值,皆成后世财富。

    从汾阳乡土到世界舞台,冀氏三杰以三代人的接力,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他们如暗夜星辰,各自闪耀,又彼此辉映:冀贡泉以法治锚定乱世,冀朝鼎以经济暗助光明,冀朝铸以外交联通天下。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家族传奇,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近代史——有铮铮风骨,有无声奉献,有破冰勇气,最终汇聚成民族复兴的磅礴浪潮。

(作者:林虎 字墨戈,国际记者协会主席)

 

【编辑:庄观伟】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国际记者协会”867138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