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名33岁中国籍男子许超(音译)在英国伦敦引发轩然大波。
这位在华人留学生圈里以“招聘社交达人”“资源推手”自居的“前辈”,在英国伍利奇刑事法庭当庭承认24项性犯罪罪名,
其缜密策划的恶行撕开了“善意社交”背后的黑暗,也让社会再次聚焦华人社区的安全隐忧。
许超2013年以留学生身份赴英,后定居伦敦南部格林威治,还开设了一家招聘公司。
在不少华人尤其是初到英国的留学生眼中,他是能提供工作机会、拓展社交圈的“热心人”,常以“人脉拓展”为名,在自家举办“社交聚会”,邀请女性参加。
这场看似友好的“资源局”,实则是精心设计的猎捕陷阱。
2025年6月,一名女性在参加聚会后报警,揭露了许超的恶行:她本以为是和朋友相聚、积累人脉,
却在喝下许超提供的饮品后头晕目眩,意识逐渐模糊,最终在神智不清时被侵犯4次。
事后她才得知,自己被注射了会导致嗜睡、丧失行动能力的药物。
警方随即搜查许超住所,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空气清新剂内藏微型摄像头,浴室角落也布满偷拍设备;
他的手机和电脑里,储存着数百张、数十段女性私密影像,全是通过下药、偷窥、偷拍所得。
调查显示,2022年2月至2025年6月间,许超犯下的罪行远不止这一起:
4项强奸罪、8项插入式性侵罪、4项性侵罪、4项窥淫罪、2项故意注射药物罪,还有2项在伦敦桥地铁站及工作场所实施的“裙底偷拍罪”。
目前已确认3名受害者,另有3人身份未明,而偷拍影像显示至少6名女性曾被秘密录制。
负责案件的侦缉总督察刘易斯・桑德森直言:“许超是极度缜密的犯罪者,用下药、偷拍控制毫无防备的女性,我们仍在审查证据,相信还有更多未站出来的受害者。”
法官已明确警告,许超将面临长期监禁,案件定于11月14日宣判。
许超的案件之所以引发“又一起”的感慨,是因为其手法与此前UCL(伦敦大学学院)留学生邹振豪(Zhenhao Zou)的罪行高度相似。
同样以“体面身份”伪装,同样用“下药性侵+偷拍收藏”的模式作案。
28岁的邹振豪曾是众人眼中的“学术精英”,却戴着“儒雅”面具化身连环强奸犯。
2019至2023年间,他通过微信、学术论坛接触女性,以“探讨学业”“请吃饭”为由邀请对方到住所,在饮品中下药致其半昏迷后实施性侵。
他不仅用隐藏镜头录制9段强奸视频,还收藏受害者的首饰、衣物作为“变态纪念品”,甚至持有极端色情影片和管制药物。
最终,邹振豪因11项强奸罪、窥淫罪、非法拘禁罪等被判无期徒刑,至少需服刑24年,其罪行还涉及中英两国的10名受害者。
两起案件的共同点,在于犯罪者都把“华人身份”和“体面标签”当成了获取信任的工具:许超的“资源中介”身份,击中留学生“找工作、拓人脉”的需求;
邹振豪的“名校博士”光环,消解了女性对“学术人士”的防备。
这种“自己人”的伪装,让受害者更容易放下警惕,也让案件曝光后,华人社区尤其是留学生群体陷入更深的恐慌与羞辱。
曾经的“社交邀约”“学术交流”,如今成了令人胆寒的陷阱;“同乡前辈”“学霸精英”,竟可能是潜藏的恶魔。
警方与检方向潜在受害者呼吁:“不要沉默,你们并不孤单,报警是保护自己、阻止更多伤害的第一步。”
目前许超仍被羁押,而邹振豪已在狱中服刑,但这两起案件留下的警示仍在:海外生活中,对“善意”与“机遇”多一份审视,才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
守护自身安全,也守护华人社区的良性形象,需要每一个人的警惕与理性。
来源:微信公众号:今日墨尔本
【编辑:陈旭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