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镇:圣贤过化之地,礼教昌明之乡

2025-11-01 23:42

(作者:林虎 字 墨戈)在文昌这片以“文”为名的土地上,文教镇的存在,堪称其文化命脉最集中的体现。该镇古称“行坎”,其名“文教”并非泛称,而是对一段真实历史——“圣贤过化,敷施文教” 的永恒铭记。这里不仅是海南大儒邢宥的故里,更是文昌文化基因孕育、生长并向外辐射的核心区之一。

文教镇位于文昌市中东部,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宋之际的移民开发。彼时,中原与闽南的士民渡海而来,在此聚族而居,生息垦殖。 “行坎” 这一古地名,生动勾勒了先民在此开辟草莱、于高低起伏之地建立家园的图景。

地名探源:从“行坎”到“文教”

“行坎”之名,质朴而充满动感,反映了古代先民在此地跋涉、定居的生存状态。 “行”意味着行动与开拓,“坎”则描绘了当地略有起伏的地貌。这个名字承载着早期移民垦荒创业的集体记忆。

而“文教”之名的确立,则与一位历史人物紧密相连——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虽无确凿史料证明苏轼曾踏足此地,但海南民间普遍认为,他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被贬儋州,其间在海南各地游历讲学,传播中原文化,其风范所及,深深影响了包括“行坎”在内的许多地区。

“文教”便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得以命名,意为 “文化教育” ,象征着此地从一片待开发的边陲之地,正式融入了华夏文明的教化体系。这一转变,与文昌市从“紫贝”到“文昌”的演变一脉相承,共同构成了从地理描述到文化期许的升华。

历史沿革:名乡望里的建制变迁

文教镇的行政区划演变,是文昌历史脉络的一个缩影。明清时期,文教地区属文昌县奉化乡的管辖范围。奉化乡名本身,就蕴含着“遵奉教化”的意味,与“文教”的精神内核高度契合。

民国时期,沿袭旧制。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1951年,文教区正式设立。1983年,改为文教区公所,1986年更名为文教镇,建制沿用至今。

这片土地在历史上并非闭塞之地。位于文教镇东部的宝石港湾,是一处天然良港,在古代和近代都是重要的海上节点。它不仅见证了早期渔民“耕海”的历史,也是文昌人“下南洋”的重要出发地之一。从这里扬帆出海的乡民,将文教的文化种子撒向海外,同时也将南洋的文化与物质财富带回故乡。

人文基石:邢宥故里与文脉传承

如果说“文教”之名奠定了此地的文化基调,那么邢宥(1416-1481)的出现,则将其推向了顶峰。邢宥,字克宽,号湄丘道人,明正统十三年(1448)进士,官至都察院左佥都御史,与丘浚、海瑞并称为“海南一鼎三足”。

邢宥是文教镇水吼村人,他的一生是文教精神的最佳注脚。他为官清廉,秉公执法,晚年致仕归乡后,兴办教育,提携后进,身体力行地践行着“文教”二字。他与好友丘浚的学术交流与诗文唱和,更是海南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话。

在邢宥的榜样作用下,文教地区崇文重教的之风日益浓厚。民间流传着 “三日无鸡食可以,一日无书读不行” 的俗语,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明清两代,文教地区学子在科场中表现出色,秀才、举人辈出,形成了 “宝典村、加美村” 等闻名遐迩的文化村落,延续着“里多贤良”的美谈。

红色印记与侨乡风华

文教镇的历史不仅是书卷味的,也是热血澎湃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教是琼崖纵队的重要活动区域,加炳村等地曾是著名的“红色村庄”,为海南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赋予了“文教”精神以坚毅不屈的底色。

与此同时,作为文昌的一部分,文教也是著名的侨乡。一代代文教人从宝石港踏浪南下,旅居东南亚乃至世界各地。他们身在异乡,心系故土,将积蓄汇回故乡,兴建起中西合璧的骑楼宅院,捐资创办学校、图书馆。

这些由华侨兴建的符家宅式建筑,不仅是家族荣耀的象征,更成为沟通海外与家乡的桥梁,将南洋的文化气息与开放精神植入本土,塑造了文教既传统又开放、既内敛又包容的独特文化气质。

古韵新姿:传统与现代的交响

今天的文教镇,依然保留着深厚的历史底蕴。邢宥墓、邢宥纪念亭以及散布于各村的祠堂、庙宇和古宅,无声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每年的祭祀大典、文昌公期等民俗活动,依然在乡间鲜活地传承,维系着宗族与地域的文化认同。

步入新时代,文教镇在守护文化根脉的同时,也在积极探索发展的新路径。热带高效农业、滨海休闲旅游、以及对华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成为其发展的新方向。尤其是随着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建成,这个古老的“文教”之地,也与遥远的星空产生了连接,焕发出新的生机。

   从“行坎”的垦荒精神,到“文教”的文明浸润;从邢宥的清廉文脉,到华侨的桑梓情怀;从红色的革命热血,到今日的乡村振兴——文教镇,这片圣贤过化之地,完美地诠释了文昌“偃武修文”的文化内核,成为古邑文昌千年文脉中最响亮、最持久的一个回音。


【编辑:陈旭颢】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国际记者协会”86713829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