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报社新闻中心(香港讯)
香港新聞網7月20日電 一本本書籍堆疊出的城市記憶,在悶熱夏季裡飄散著墨香與汗水的獨特氣息。1963年11月,香港中環大會堂低座展覽廳舉行了“一九六三年圖書文具展覽會”。香港作家兼藏書家許定銘仍清晰記得當年情景:本地展商文學書不多,反倒是台灣書商的攤位前排起長龍,那些香港難得一見的作品讓年輕讀者如獲至寶。這看似普通的商業展覽,卻成為香港書展的雛形,在香江畔埋下一顆文化種子。
【延伸閱讀】
“一九六三年圖書文具展覽會”於大會堂舉行。(圖源: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
香港書展的起源與早期發展可追溯至1963年11月25日,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在中區大會堂低座展廳主辦首屆“圖書文具展覽會”。這開創了本地大型文教展覽的先聲,被公認為香港書展的鼻祖。早期書展每兩年舉辦一屆,1964年第二屆後,1966年第三屆,直至1968、1969年才連續舉辦第四、第五屆。參展商主要展銷自家出版物,文學書籍稀少。作家許定銘回憶,台灣書商帶來不少當地作家作品,令香港讀者大開眼界。這些跨海而來的書籍成為當時香港青年接觸外界知識的重要窗口之一。
首屆圖書文具展覽會已設有不同類至文教攤位,展品包羅萬有。(圖源: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
上世紀七十年代起,書展演變成香港讀者搜購台灣書籍的重要渠道。這種“以書為媒”的交流,在當時“意外”地架起一座文化橋樑。香港在中華文化圈中的特殊位置,在這場年度書業盛會中初顯端倪。書展雖在起步階段規模有限,卻已悄然改變香港的文化生態。那些擠在台灣書攤前的年輕讀者中,後來湧現出不少影響香港文化界的重要人物。
貿發局時代的轉型與成長始於1989年灣仔會議展覽中心首期落成,這徹底改變了香港書展的命運。出版界敏銳意識到會展中心的潛力,主動要求香港貿易發展局接棒主辦。1990年,首屆貿發局書展登場:149家展商、4天展期、20萬入場人次——全部數字都創下新紀錄。這個轉型標誌著書展從行業內部聚會蛻變為全城文化盛事。1991年第二屆開始收取10元門票,入場人次反增至23萬;1994年門票首次調升至成人20元,小童10元。
翻查資料,2018年書展入場人次達歷年高峰的104萬人次,創歷史新高;其後2019年正值香港“修例風波”跌至98萬人次,疫情停辦一年後,2021至2024年分別有83萬、85萬、近百萬以及99萬人次入場。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書展首次停辦,但文化需求並未消失。2023年書展重開後迅速恢復活力,吸引近百萬人次入場。2024年延續輝煌,99萬人次再度印證其不可替代的地位。
貿發局的介入使書展專業化程度大幅提升。1997年第八屆書展同期增設“國際版權交易會”,推動香港成為亞太版權交易中心;印刷服務展覽會及“最佳印制書籍獎”則帶動本地出版品質提升。香港書展成為全球唯一能同時採購兩岸三地中文書籍的平台,這一獨特優勢延續至今。
千禧年後的多元發展見證了香港書展在規模擴大的同時,內涵也不斷深化。2002年第13屆書展以“開闊生活領域,提升語文能力”為主題,首次明確以主題引領展覽方向。書展結構也日趨精細,例如自1997年起設立的“兒童天地”是全球書展中首個專為兒童設計的展區。“親子閣”的手工活動讓書本知識變得可觸可感,風車製作、油彩面譜等活動成為許多香港孩子的文化啟蒙。2002年展場首設八個電腦尋書站,開創數碼化服務先河。而作家簽名會、新書推介會更讓讀者與創作者零距離接觸。2015年起書展創新聯動“運動消閑博覽”及“零食世界”,2025年更匯聚超過770家展商。一票通行三展的模式,將文化、生活與休閑完美融合。
2025年第35屆書展於7月16日在灣仔會展中心揭幕。本屆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年度主題。(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書展開幕前夕,書商加緊布展。(香港中通社記者 許其皓攝)
書展期間,同場舉辦超過30場活動,包括講座及工作坊。(香港中通社記者 黃璇攝)
2025年第35屆書展於7月16日在灣仔會展中心揭幕。本屆以“飲食文化·未來生活”為年度主題,匯聚各類飲食相關書籍,從多角度帶領讀者了解各地飲食文化及歷史、探索飲食與健康生活的關係、並思考科技如何塑造未來飲食方式與生活態度。今年書展再次設有“世界文化藝術廊”,呼應主題帶來“有枱·閱食”展覽,以飲食作為連接世界的橋梁,讓入場人士在餐桌品味人生、閱讀世界。展覽由8位藝術家圍繞食療、永續、餐桌禮儀、節慶飲食、發酵、感官、音樂及藝術等主題設立8張餐桌,並與各國駐港總領事館合作展示世界各地相關書籍及展品。
書展的文化意義與未來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圖書交易市場。(香港中通社圖片)
書展的文化意義與未來已經超越了單純的圖書交易市場。六十餘載風雨,它既是出版界的行業風向標,也是市民和遊客的年度文化節日。書展人均消費持續高企——2024年為912港元,較2023年的人均872港元略升4.6%,反映香港人願意為知識買單。書展更吸引一成內地及國際游客,成為推廣香港軟實力的文化窗口。
從1963年大會堂的試探性起步,到今日會展中心五萬平方米的文化盛宴,書展的蛻變映射著香港的城市發展。那些擠在書攤前的青年,當中就有人成為了引領文化講座的學者;曾經追逐漫畫精品的少年,如今帶著自己的孩子參加親子閱讀會。炎夏七月,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再次成為全城文化焦點。當讀者摩肩接踵穿梭於書海時,他們翻動的不僅是書頁,更是一座城市持續書寫的故事。(完)
【編輯:陈旭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