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书记”的沉默,比13年积案更刺耳 ——兼评广东吴川市纪委书记叶赛的舆情危机

2025-07-20 09:52

当“那贞村3.8亿贪腐”成为短视频平台的热搜常客,当十位白发老人举着身份证跪求“叶赛书记睁眼看看”,吴川市纪委书记叶赛却以“沉默”意外登顶流量巅峰——这种荒诞的“网红化”,不是对其个人魅力的加冕,而是对基层监督体系的一次公开处刑。

      那贞村民抖音举报吴川市纪委视频截图


沉默的“顶流”:


纪委书记的舆情塌房样本在抖音算法里,叶赛的名字与“13年压案不查”深度绑定: 
数据冷暴力:相关话题播放量超千万次,纪委官网访问量却不足万次。
官方回应始终缺位;形象反差:一边是村民“递材料比种地还勤”,一边是纪委“调查进度条卡死13年”
权力悖论:本该“刀刃向内”的纪委,竟需要靠村民“刀刃向外”的舆论求生这种沉默,让“纪委书记”四个字从权威符号沦为舆情靶心。当网友把叶赛P成“睁眼睡觉”的表情包时,他们嘲讽的不仅是一个人,更是一种“躺平式执纪”的生态。
 
13年积案的“锅”:不能全甩给“案情复杂”

那贞村的举报材料堆起来比人高.

时间维度:从十八大到二十大,跨越三轮村级换届.
金额维度:3.8亿相当于吴川市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1/5
程序维度:纪委曾以“需向各相关单位调取资料”为由拖延,但联合调查组至今未成立。
  
对比1951年刘青山案36天办结的效率,叶赛团队的“慢动作”显然无法用“谨慎”粉饰。更值得警惕的是,村民指控办案人员凌晓东涉嫌泄露案情、导致被举报人疑似串供——这些细节若属实,沉默就不再是失职,而是涉嫌渎职、甚至是叶赛领导的班子涉嫌收受那贞村干部的贿赂的塌方式腐败

打破沉默的代价:需要的不只是调查组

村民曾向湛江市及广东省纪委监委申请提级调查,没有为事件带来转机,但反思不应止步于此。

制度补漏:需建立“超期未结案件”强制提级机制,避免“下级拖上级等”
透明革命:对13年调查过程“回头看”,公开每道程序卡点,给舆情一个交代;
问责逻辑:若查实压案或存在包庇,叶赛班子们必须承担“终身追责”的代价,而非调岗了事。
   
讽刺的是,那贞村村民至今仍要追问“刘青山当年为何能1个月结案”——这个跨越74年的追问,不该再由下一任纪委书记来回答。

让沉默者失声,让执纪者发声 叶赛的“网红”身份是一面镜子,照见了部分基层纪委从“不敢腐”到“不想查”的异化。当村民用短视频撕开权力暗箱,真正的纠错机制应当庆幸:技术时代赋予了群众“越级监督”的武器。 但愿这场舆情风暴的结局,不是又一个“热搜健忘症”的注脚,而是那贞村老人们终于能删掉举报视频,说一句:“中央巡视组、广东省纪委的同志,比我们先到了。”


【编辑:郑景文】

相关阅读
© 2023 世界头条 http://www.sjtef.com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粤ICP备2023138733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3236039147@qq.com